4月2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江蘇揚州的一場公開活動上表示,以DeepSeek事件為標志,中國科創崛起正在重塑中國資產的估值,中國科創企業正在技術突破、成本控制和商業化應用方面展現獨特優勢。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全球資本流動格局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科創的全面崛起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更是中國敘事邏輯的一次深刻重塑。
劉元春也強調,中國市場結構與市場秩序的治理是中國敘事和中國估值在中期全面持續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必須上升到新的高度。他還談道,美國經濟是否加速步入衰退期是美國敘事邏輯變化的關鍵,假如在4月披露的美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負,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突破3%。美聯儲很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份開啟新的降息階段。一旦美國降息,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將更加充足。
中國資產重估不是短期事件
今年農歷新年前后,以DeepSeek事件觸發,國際社會出現對于中國發展敘事邏輯的逆轉。劉元春表示,DeepSeek在一周之內獲得了全世界的熱捧,在資本市場只要與DeepSeek相關的股票都快速上升。在這一輪中國資產的上漲潮里,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中國公司股票實現全面引領。但需要看到,這不是一個短期事件。
中國資產敘事邏輯的更深層次原因是,中國科創創造了新的奇跡,走出了一條新路。國內市場規模巨大,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場規模優勢明顯,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這里面不僅是中美的比較,而是換個角度看中國的視角。從基礎研發到專利引文等方面,中國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占據全面領先地位。
此外,中國公司估值可能的確存在系統偏差。如MSCI中國截至2025年1月的市盈率為10.6倍,與MSCI新興市場的估值相比有14%的折價。MSCI中國12個月遠期市盈率與S&P500指數相比,MSCI中國目前的P/E估值為10.6倍,與S&P500指數相比折價約53%。類似的對比案例還有很多。
劉元春認為,DeepSeek崛起只是國際投行等待中國概念加速的重要事件。去年9月開始,以巴菲特為代表的國際投資者開始甩賣美國科技股,持有大量現金,并增配中國資產。
去年9月,我國出臺的包括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在內的一系列舉措,釋放了清晰的政策信號,也對糾偏市場估值起到了重要作用,穩定了資本市場。
市場模式、財務可持續與市場出清是中國資產再估值關鍵
劉元春表示,從資產的基本面來看,盡管目前修復速度較慢,但ROE(凈資產收益率)的回升為再估值提供了一定的財務支持。EPS(每股收益)等指標出現改善跡象,PE(市盈率)和PB(市凈率)等參數仍處于較低水平,存在反彈空間。
雖然目前宏觀運行整體仍然偏弱,經濟增速偏低,部分行業領域出現的供需不平衡給企業持續健康運行造成負面拖累,但中央實施超常規宏觀經濟政策、全面加大逆周期調整的決心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中央已經提出整治內卷式競爭,要治理非規范性執法。“中國市場結構與市場秩序的治理是中國敘事和中國估值在中期全面持續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必須上升到新的高度。”劉元春指出。
4、5月份美國或開啟降息新階段
劉元春也強調,中國資產再估值以及中國敘事的重新構建不能忽略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敘事邏輯的變化。
美國經濟是否加速步入衰退期是美國敘事邏輯變化的關鍵。假如在4月披露的美國一季度GDP增速為負,美國CPI重返3%以上或者更高。美聯儲很可能打破在3月中旬提出的貨幣政策調整節奏,在4月下旬或5月份開啟新的降息階段。一旦美國降息,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將更加充足。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
“我們已經等了一個季度降準降息還沒等來,應該說這個時點來源于對全球格局和世界資本流動的判斷。”劉元春表示,美國通過關稅戰、產業政策和財政調整推動經濟轉型,但面臨內外部多重挑戰。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威脅經濟穩定,可能導致深度衰退和資本流動調整。美國資本市場的調整和資金流向的變化正在影響全球市場格局,特別是對中國概念的關注增加。
劉元春也指出,本輪美國的科技泡沫可能與1999-2000的互聯網泡沫存在差別。美國市場與AI相關聯的股票是否會持續走弱,需要觀察。
責編:楊喻程?
排版:劉珺宇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