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小米汽車首次輿情危機 企業家“強IP”臨雙刃困局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艾斯惕2025-04-02 14:46

小米SU7事故不僅折損了三個寶貴生命,也將雷軍親手搭建的“科技偶像”人設推向了熔爐。事件輿情持續發酵之下,小米汽車遭遇發布以來最大的輿情危機,由于這是雷軍“人生最后一次創業”,這位企業家“超強IP”也來至煎熬時刻。

從事件處理流程來看,最核心的環節是調查。客觀而言,小米了解事故、接觸事故車、還原整個流程等都需要時間,很多問題并沒有辦法回答。不過,從事件發布后,全網都在追問小米汽車、等待雷軍回應,這說明,面對“頂流”,輿情往往不愿給太多時間。

72小時后,雷軍不得不開口。在微博中,雷軍表示,“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p>

市場之所以對雷軍回應呼聲高企,最重要的原因還要追溯到小米的獨特打法。小米汽車的崛起堪稱流量經濟的標本:從SU7發布會“半個車圈CEO捧場”的盛況,到上市首年交付量超越“蔚小理”多年積累的奇跡,雷軍的個人IP始終是這場商業神話的核動力引擎。他用短視頻拆解產品細節,用跨年演講販賣夢想,甚至將“高管試駕300米無擺渡車”的瑕疵轉化為“24小時火速整改”的營銷高光——這種將企業危機轉化為人設養料的操作,都讓小米在輿論場無往不利。這成為用互聯網營銷思維造車的典范,一度引發周鴻祎、長城汽車等車企或企業掌舵者的爭相效仿。

不過這是一把雙刃劍,流量經濟的本質是“加速主義”。對一個企業來講,一旦優點被放大了,能夠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反之,一旦缺點或不足被放大,也極容易形成負反饋。

從這次小米汽車遭遇的輿情事件來看,事故發生時,公眾往往不再關注小米SU7智駕技術參數,反而更會記住雷軍“端到端全場景自動駕駛”的承諾;不會深究激光雷達缺失是否影響夜間障礙識別,反而更會執著于“為何車門打不開”的質問。由此,雷軍用個人IP為產品信用做擔保之下,產品缺陷突然反過來瓦解IP的信用根基。

因為流量加持的作用,且雷軍個人IP對小米品牌的強綁定關系,當產品、品牌出現任何問題時,市場的矛頭就會轉向“強IP”個人。這與傳統車企出事,公眾往往關注的問責對象是產品或者團隊大不相同。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可以理解為“強IP”和“強流量”的對價。

從小米汽車本次輿情事件和雷軍回應風波來看,順境中是沖鋒號,在危機時有時候會成為枷鎖。且粉絲的“家人濾鏡”越厚,反噬時的道德審判就越鋒利。

實際上,對于流量加持后的“負效應”,雷軍此前就曾明確過。例如在北京車展上,他曾表示“壓力很大,小米汽車任何一處細節都被市場拿著放大鏡審視”。只不過這次小米汽車輿情事件,首次將這種“放大鏡審視”真正擺在了臺前。

通過這次事件,市場有望對“掌舵者IP與品牌的強綁定關系”的思考引向深處。這種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品牌識別度、?傳遞品牌價值觀,另一方面也會存在?人設反噬的風險。因此,在這方面既有?蘋果、?特斯拉?等成功案例,也時不時會出現某些反面教材。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品牌形象,并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建立更為適配的品牌戰略,是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雷軍在小米十周年時說,“優秀公司賺取利潤,偉大公司贏得人心”。商業文明的成人禮,或許始于企業家們放下“強IP”執念的那一刻。當雷軍們不再需要對著鏡頭微笑,當庫克式的制度理性取代喬布斯式的個人魅力,當企業價值真正沉淀為超越個體的系統能力——那時的品牌,才能在烈火中鍛造出真正的黃金。

責任編輯: 孫憲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7在线精品视频无码,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不卡浪潮,久久tv免费国产精品美女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乱字幕 | 五月天Av在线|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亚洲中文高清香蕉网 | 天天天天香蕉线视频国产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