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在與中衛當地政府官員的交流中,他們提到,中衛的算力產業升級是“政策+資源+市場”協同創新的典范,這種“三位一體”協同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在當地官員看來,這既為中衛的發展帶來道路自信,也為欠發達地區通過精準定位、資源轉化與開放合作,在數字時代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中衛模式。
如何理解“三位一體”?
“政策”不必過多解釋,從中央到地方,針對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發展,都出臺了多項產業支持與指導政策;“資源”的含義同樣顯而易見,中衛的電力資源為數據中心提供了充分保障,氣候溫和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戰略縱深又保障了數據中心的安全性。
區別在于“市場”。據了解,目前,國內不少地方存在政府部門直接投資建設數據中心的情況,然后交給當地國有企業運營,這種情況的結局常是數據中心運營出現困難。
但在中衛的官員看來,中衛算力產業的發展從始至終都堅持了市場化方向。“政府從來沒有下過場,政府所有的投資只是去保障數據中心所需的要素和基礎設施。”在他們看來,政府并不擅長直接投資建設運營一個數據中心,相反,政府可以為已落地數據中心企業站臺,幫助他們去招商入駐。
有些時候,政府也會直接面向數據中心的最終用戶,這個時候,政府部門會向最終用戶推薦合適的數據中心承建方。“這也是完全市場化的過程,政府從來不下場,只是去給企業站臺、背書,幫助企業去協調更多資源。”
至于政府投資,正如前述,主要的力氣花在各種類型的要素保障方面——保障用地供應、廠區六通一平、防洪排水等,特別是積極協調電網,保障高可靠供電。
在中衛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電力供應和電價,當地政府部門和數據中心企業都十分關注,確保電價政策長期平穩格外關鍵,相關企業也提出了期望電價穩定在0.36元/千瓦時的建議。
如何實現穩定的低廉電價供應是中衛市場化經驗的另一部分。
相比于部分地方采取電價補貼的措施,中衛積極協調電力供應企業,通過實施新能源項目、鼓勵自建變電站等,以市場化方式降低數據中心電價。“根據我們的經驗,承諾的數據中心用電價格即便很低,但補貼的方式難以長期維持;相反,通過市場化方式降低電價,是這兩年數據中心主體企業越來越愿意來中衛的原因。”
中衛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通過自力更生獲得各級政策支持,最后迎來了市場的選擇,眾多數據中心企業紛紛來到中衛——對于什么是“政策+資源+市場”協同,當地官員向記者做了這番闡釋。
目前,三者之間實現了互相增強、互相助力的良性循環。得益于中衛的資源稟賦,政策會優先青睞這里,企業入駐獲得市場認可后會得到更多的政策匹配,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市場進一步擴大,又對當地政府的資源調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充分釋放資源潛力。三者的正向循環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