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資本市場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變革中,技術的日新月異與政策的精準發力使得股權投資領域迎來了估值修復與產業深耕的雙重機遇。星能資產在不斷適應市場變化的同時,也在深度挖掘細分賽道的潛在價值。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了星能資產總裁何未央,她在采訪中詳細闡述了星能資產在2025年的戰略轉型,其核心理念在于“聚焦”和“韌性”。在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星能資產正從過去的寬泛布局轉向更加精準和深入的領域進行布局。通過將關注點放在硬科技、醫療健康以及新質生產力驅動的產業升級上,星能資產不僅順應了技術迭代加速的趨勢,更在實踐中驗證了“實驗室到工廠”的工程化能力的重要性。
正如何未央所言,只有以“科學家思維做研究,工程師精神做服務”的態度才能不斷推動股權投資領域的創新與進步;只有那些既懂產業、會服務又能有效退出的“全能型選手”,才能在風起云涌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以下為采訪內容實錄(經過整理):
《21世紀》: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2025年星能資產在投資服務策略上有哪些新的調整?與去年相比,貴機構采取了哪些升級措施?
何未央:事實上,2025年我們在投資服務策略上進行了顯著升級,核心關鍵詞可以概括為“聚焦”與“韌性”。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行業技術迭代周期的加快,我們逐漸認識到,“撒胡椒面式”策略在寬度上的覆蓋雖能帶來一定的市場觸達,但在深度上往往不足以支撐企業長遠的發展。因此,今年我們明確將精力集中于那些已有認知優勢的領域,并著重從技術鏈的縱深感入手,努力發掘產業鏈中隱藏的價值機會。簡單來說,就是從“全覆蓋”走向“深耕細作”,以更加扎實和韌性的方式應對市場波動。
《21世紀》: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星能資產關注的行業有哪些?最近在行業研究中又有哪些新的認知可以與我們分享?
何未央:我們始終保持對行業前沿的敏銳洞察,目前主要聚焦于以下幾個領域。首先是硬科技產業化發展,包括半導體材料與AI底層算力架構。新認知在于,技術迭代周期的明顯縮短使得“從實驗室到工廠”的工程化能力變得尤為關鍵,單純的技術領先已不足以支撐商業化成功。其次是醫療健康領域,尤其是腦機接口和基因編輯療法等前沿技術。我們更關注這些技術的臨床轉化效率以及與支付系統的適配性,畢竟只有解決了從研發到市場落地的關鍵問題,才能真正創造價值。最后,是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產業升級。我們研究發現,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加速“錯位創新”的步伐,這也意味著企業在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之間需要找到一個更為動態的平衡點。
《21世紀》: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星能資產與傳統的機構有很大的區別。您能具體談談,星能資產具備哪些核心能力,是市場上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嗎?
何未央: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傳統的機構往往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標的項目的本身價值上,而星能資產作為一家投資服務機構,我們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加全面的戰略布局。除了評估標的自身的潛力之外,我們還深入研究投資人的需求。我們認為,在資本運作中,投資人與標的項目雙方的信任與對接同樣重要。我們不僅在尋找優質的投資標的,同時,還在積極為投資人篩選、匹配最適合其投資偏好的項目。這種雙向匹配和深度服務的能力,正是我們區別于傳統機構的重要核心競爭力。通過對標的項目與投資人需求的雙重洞察,我們可以更精準地配置資源,并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游刃有余。
《21世紀》:星能資產一直強調“服務”的理念。能否談談您對資產管理服務的理解?為什么服務對星能資產來說如此重要?
何未央:在我看來,資產管理服務的核心在于建立長期而深厚的信任關系,而非簡單的交易關系。服務不僅僅是一種業務模式,更是一種戰略思維。我們在市場上積極發掘優質投資機會,同時更注重如何為投資人提供定制化的投資方案。這就需要我們深入了解每一個投資人的投資訴求、風格與風險偏好,然后在眾多投資機會中為他們精準匹配最佳方案。這樣的服務模式不僅提高了投資決策的成功率,也在長期內形成了一種穩定且可持續的合作關系。歸根結底,優質的服務能夠為雙方帶來共贏,并在市場波動中提供一種穩健的防御機制。
《21世紀》:近期市場上關于股權投資市場回暖的聲音不斷傳出,您個人對此有何看法?這種回暖背后又蘊含著哪些潛在風險?
何未央:當前股權投資市場回暖主要體現在估值修復和政策共振兩個方面,這無疑為市場注入了一定的信心。不過,我認為我們在看到回暖的積極信號的同時,也必須保持一定的謹慎。部分賽道存在過熱風險,新一輪的泡沫隱患不容忽視。此外,企業的盈利水平與其高估值之間是否存在合理匹配,也需要在更長的周期內去檢驗??傮w來說,市場回暖雖然為我們帶來了機會,但在盲目樂觀的背后,必須對風險因素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過度追高和不理性投機。
《21世紀》:就目前來看,您認為股權投資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哪些?
何未央:我們認為,目前股權投資行業的挑戰主要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首先,在資產端,優質項目的稀缺性與市場上機構間的內卷現象并存。市場上的優秀項目往往被少數機構爭相爭奪,競爭異常激烈;其次,在退出端,由于A股IPO審核趨嚴,不少機構不得不重新思考退出策略,這對我們整個退出邏輯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在能力端,很多機構尚未完成從“套利型”向“價值型”投資能力的轉型。換句話說,能夠在項目篩選、戰略布局和風險控制上做到全方位考量的“全能型選手”才更有可能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整體而言,行業正經歷一輪“供給側出清”,只有那些既懂產業、會服務又能有效退出的機構才能在未來占據有利地位。
《21世紀》:站在2025年的角度,您如何判斷一級市場將迎來哪些新的變化?
何未央:從當前的趨勢來看,我認為未來的一級市場將進入一個“科技重構價值”的時代。科技不僅僅是驅動生產力進步的工具,更將成為企業和資本市場構建長期競爭力的重要支柱。面對這樣的時代機遇,我們星能資產將堅持“科學家思維做研究,工程師精神做服務”的經營理念。換句話說,我們會通過嚴謹的技術評估與工程化實踐,不斷探尋并把握那些具備深厚技術壁壘和廣闊商業前景的項目。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緊密跟蹤政策變化和市場需求的動態,力求在前沿技術與傳統產業的交匯點上發現新的投資機遇。這樣的布局不僅有助于我們抓住時代的脈搏,也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獨特的競爭優勢。
《21世紀》:在未來的投資過程中,星能資產還有哪些規劃?是否會在現有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新的業務領域?
何未央: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始終保持開放而務實的態度。除了在現有重點領域內不斷深耕之外,我們也在積極關注其他具備潛力的新興領域。比如,在數字化轉型、綠色能源以及跨界融合等領域,我們認為都存在巨大的機會。當然,所有的擴展都不會偏離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那就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和工程實踐的精神為基礎,提供高質量的投資服務。未來,我們還將通過加強與行業內各方的深度合作,構建更為完善的生態圈,為投資人和被投企業提供全鏈條的增值服務。我們相信,只有不斷創新、持續優化服務體系,才能真正立足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