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網站消息顯示,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之際,他還簽署一項行政令,將從美東時間5月2日起終止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輸美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
自今年2月初的那場“鬧劇”以來,美國終于還是正式取消了800美元“小額豁免”關稅政策,這對國內跨境電商行業而言無異于是一個重大挑戰。尤其是依賴于小包直郵模式的跨境電商賣家將不得不徹底變革自身的商業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不少跨境電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這一政策取消后,短期內或許只能以漲價應對。
業內早有判斷
所謂的“小額免稅”政策,早在1938年就開始實行,最初是為了方便美國游客將旅行紀念品免稅運回美國,允許價值不超過5美元(相當于如今的106美元)的小額包裹免稅進入美國。
關于“小額”的標準在1994年被提高至200美元,2016年提高至800美元。與之緊密相連的是T86清關模式,凡是低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可以通過T86清關模式簡化流程,從而將清關時間壓縮到3—5天。
近幾年來,眾多電商企業借此以小包直郵方式向美國市場輸送大量商品,也曾長期利好Shein、Temu等中國跨境電商在美國開展業務。從2015年到2023年,美國申請免稅的小額包裹數量從1.39億件激增至13.6億件,增幅高達600%。
在今年的2月1日,特朗普突然簽署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額商品的免稅豁免政策以及T86清關模式,新規的執行時間是2月4日。
這突然的政策變動給美國海關檢查人員、郵政和快遞服務以及各類在線零售商都帶來了混亂。其中,美國郵政(USPS)突然于2月4日晚間宣布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又在大約12小時后宣布恢復接收,更是導致倉庫分揀中心癱瘓、大量包裹在海關清關出現擁堵的情況。
在這一混亂情況下,美國政策再次轉向。2月7日,根據白宮新聞網站的公告,新的行政命令暫時允許對中國包裹實行關稅豁免,直到“商務部長通知總統,已建立適當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關稅收入”。
因此,在當時不少跨境電商人士就曾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暫時恢復“小額免稅”政策僅是一個權宜之計,一旦美國相關方面準備完善,“小額免稅”政策的取消或成定局。這一判斷基本就是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共識。
據了解,在本次政策中,美國方面認為“征稅等適當制度已經到位”,并主要為以下幾條:
第一,自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起,從中國內地和香港通過國際郵政系統向美國寄送的價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將被征收適用關稅。
第二,上述郵寄品需繳納其價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這將取代任何其他關稅,包括先前命令規定的關稅。
第三,上述郵件的承運人必須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報告裝運細節,維持國際承運人保證金以確保關稅支付。
第四,美國商務部長將在90天內提交一份報告,評估該命令的影響,并考慮是否將這些規定擴展至來自中國澳門的包裹。
對此,一位小型跨境電商賣家就告訴記者:“這個政策我們之前就判斷肯定會出,只是不知道具體的落地時間。按照目前的政策,新增的成本我們自己是沒辦法消化的,美國市場我們只能漲價。”
專家稱跨境電商行業有很強生命力
面對這一早已有判斷的政策變動,雖然不可避免對我國跨境電商產業有重大影響和挑戰,但我國跨境電商產業依然有足夠的韌性。
對此,河南國際數字貿易研究院副院長王小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美國取消800美元“小額豁免”關稅政策,可謂精準打擊我國對美跨境電商出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跨境電商商品在性價比方面的競爭優勢,將對依賴跨境直郵小包模式的跨境電商賣家和平臺產生較大影響。同時,美國取消“小額豁免”關稅政策,某種程度上向全世界輸出“榜樣的力量”,使得歐盟、泰國、越南、新加坡等地區和國家密集調整低價值進口商品的監管和稅收政策,意欲遏制我國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向全球釋放消費和供給紅利。
“但我國跨境電商被稱為‘螞蟻雄兵’,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面對各國層出不窮的關稅調整、合規監管和人為貿易壁壘,我國跨境電商將通過品牌化發展、本土化運營、多元化布局等持續夯實競爭優勢,推動我國跨境電商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韌性發展新階段。”王小艷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政策出臺后,國內多個行業協會紛紛發聲。
中國快遞協會發表聲明稱,中國快遞協會代表中國的郵政、快遞企業,對此表示堅決反對。該協會表示,近年來,中國的郵政、快遞企業通過國際寄遞網絡將跨境電商包裹送達美國消費者手中,滿足他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幫助他們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質。美方取消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稅”政策,嚴重損害國際貿易環境,也嚴重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尤其是依賴跨境電商購物的美國家庭和年輕群體的利益,將導致他們的購物支出增加,收貨速度降低。
中國快遞協會還指出,希望美方能夠糾正錯誤做法,采取必要措施,為跨境電商和國際寄遞發展營造公平、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我們希望通過中美雙方郵政、快遞企業的良好合作,繼續為美國消費者獲取心儀的商品提供更穩定、更便利的國際寄遞渠道。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以及廣大輕工企業同樣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表示,美國針對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始于20世紀30年代,這一制度方便了美國游客從國外帶紀念品回國,并減少額外支出。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物流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通過網絡平臺選購物美價廉的海外商品,享受了貿易全球化發展的紅利。此次美方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不僅破壞全球輕工消費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而且對美國普通民眾造成較大直接損失,是明顯害人害己的行為,最終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各方利益。
“中國輕工業市場化進程早,國際化程度高,始終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捍衛者。我們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抵制貿易霸凌,堅決維護平等互利國際貿易體系。我們強烈要求美國政府尊重市場規律,正視民眾需求,停止錯誤做法。中國輕工行業有信心直面風雨挑戰,以更高質量的產品、更加創新的商業模式,繼續服務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全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說。
行業正積極應對
小額直郵包裹免稅政策取消、加稅及相關包裹清關成本增加(清關模式由T86轉向T11或T01)或將提升跨境電商平臺出口商品價格,影響履約時效及跨境物流相關貨量。
“如果后面真按照這個標準收費,我們就只能漲價了,不然沒任何利潤還干嗎?”雖然說著要漲價,此前一位跨境電商賣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自身也不免有些擔憂,一旦漲價會降低自己產品的價格吸引力,訂單可能大幅減少。
此前一位專家針對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如何降低關稅成本提出六項應對措施:
1.本土化運營:考慮在美國注冊公司,成為本土企業,這樣可以合法合規地接收從中國出口的貨物,并更有利于在美國市場上銷售。
2.多渠道銷售: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平臺或市場,放開拳腳多布局幾個平臺。在最大限度增加銷量之外,重點是能分散風險,以免主營平臺有滯銷的情況發生卻找不到其他的銷售渠道。
3.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提升產品質量、設計、服務等方面,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以應對成本上升的壓力。
4.調整定價策略:根據成本變化重新評估定價策略,以確保利潤率。尋找更經濟高效的物流方案比如合作的物流公司可能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
5.建立品牌優勢:通過建立品牌,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和忠誠度,減少對價格的依賴。做好跨境電商品牌建設,保持競爭力。
6.關注市場變化和做好風險預案:小額豁免紅利的消失,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少低價的惡性競爭。商家應關注市場變化,做好風險預案,以應對可能的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同時拓展多元化市場結合自身實際拓展各國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政策變化的風險。
事實上,記者此前從行業中了解到,目前不少中國跨境電商賣家都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其中,海外倉備貨模式成了越來越多賣家的選擇,但這對于一些中小賣家而言可能并不太友好。
“海外倉備貨的確是大勢所趨,是T86清關模式取消后的一個選擇,在送達時效上也更有保障,但對于我們這類小賣家而言,想轉型就太難了。海外倉備貨需要提前將貨備到美國,甚至需要在美東、美西都備貨,這其中占用的資金量就很大,而且一旦選品不好導致滯銷,那就要賠大錢了。”另一位跨境電商小賣家說。
上述小賣家坦言,未來可能一邊維持美國市場,另一邊則是進軍其他市場比如東南亞市場。
此外,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過去的兩個多月時間中,有關于“美國T86清關豁免政策下中國企業如何應對”的探討一直不斷出現在各類論壇、研討會中,行業正在積極應對這一新趨勢。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