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三年多,東方日升38億元募投項目再次延期。
3月31日,東方日升公告稱,公司決定將5GW 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HJT)電池片與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以及全球高效光伏研發(fā)中心項目(以下合稱“募投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日期再次調整至2026年12月31日。
疊加去年預虧超27億元、公司高管再度離職等情況,東方日升的HJT之路似乎走得有些艱難。
4月2日,東方日升每股報收10.54元,跌幅1.22%,總市值120.16億元。
募投項目兩度延期
東方日升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為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發(fā)、生產、銷售,同時涵蓋光伏電站EPC、光伏電站運營、儲能等領域。
作為最早切入HJT電池技術賽道的光伏企業(yè)之一,東方日升目前整體已形成超過6GW異質結技術電池產能以及超過10GW的配套高效太陽能組件產能。
但上述項目的再次延期,似乎折射出東方日升HJT技術突圍遇阻的現(xiàn)狀。
募投項目首次披露于2022年1月,最初投資總額分別約為74億元、6億元,原定建設周期分別為一年、兩年。為此,東方日升募資不超過50億元,其中38億元投入上述項目,剩余部分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24年8月,募投項目首次延期。其中,5GW 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日期從2024年6月調整至2025年3月;全球高效光伏研發(fā)中心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日期從2025年6月調整至2025年12月,實施地點也發(fā)生變更。
截至2024年6月末,5GW 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投資進度為60.58%,全球高效光伏研發(fā)中心項目尚未開始建設。
如今,募投項目再度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但具體建設進度并未披露。
東方日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兩次實施進度調整主要是受光伏行業(yè)宏觀波動以及結合公司最新發(fā)展階段所作出的主動選擇。當前光伏整體產業(yè)鏈尚處于波動階段,同時公司研發(fā)、生產團隊基于量產階段性成果對異質結制造工藝迭代和建設成本提出新預期,因此公司募投項目的產線建設進度有所放緩。
技術高管頻頻出走
在宣布募投項目延期的同一日,東方日升還披露了一項人事變更——公司副總裁王圣建辭職,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有意思的是,東方日升在公告中先是提及“免去副總裁”,又稱收到王圣建的書面辭職報告。這似乎是一場公司與王圣建“達成共識”的人事變動。
東方日升向記者進一步解釋稱,因公司內部職責分工調整,公司董事會免去其副總裁職務,王圣建于同日提出辭任公司董事。
王圣建具備組件技術背景,曾主導東方日升生產基地管理。履歷顯示,王圣建現(xiàn)年40歲,他曾任晶科能源組件技術總監(jiān)。2018年2月起,王圣建就職于東方日升,歷任寧海基地制造總監(jiān)、寧海基地總經理、寧海基地兼義烏基地總經理。2023年下半年開始,王圣建出任東方日升董事及副總裁。
此前,王圣建通過東方日升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持有公司股份30萬股。2024年6月,因所有考核目標均未能達成,東方日升決定提前終止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
記者注意到,2024年7月,同樣參與上述員工持股計劃的楊鈺申請辭去東方日升董事、副總裁以及董事會薪酬與績效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
事實上,東方日升近幾年頻繁面臨高管出走的情況。
2021年7月,東方日升董事、副總裁黃強辭職,他曾任職于天合光能、協(xié)鑫集成等公司,具備豐富技術背景。同年9月,身兼公司董事長、總裁等多個職務的謝健選擇辭職,但仍繼續(xù)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據悉,兩人在任時均力推HJT電池技術路線。
2023年1月,東方日升總裁孫岳懋因個人原因辭職。同年8月,公司副總裁曾建平因屆滿離任,隨后跳槽至中來股份。
東方日升表示,光伏行業(yè)受市場供需、政策變動、技術進步等影響,在一定周期內,同行業(yè)人員變動有所增加。
HJT技術何時突圍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如今募投項目延期及核心技術高管再次出走,或許也與東方日升業(yè)績承壓有關。
2024年,東方日升預計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200億元至210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27億元至35億元,同比驟降298.05%至356.73%。
除了受到光伏行業(yè)整體遇冷和技術迭代影響外,東方日升還在業(yè)績變動原因中提及,公司N型異質結電池組件全年出貨占比較低,其技術優(yōu)勢、規(guī)模效益尚未完全顯現(xiàn)。
反映到出貨量上,東方日升已跌出行業(yè)機構InfoLink公布的2024年全球組件出貨排名前十,與橫店東磁并列全球第十一,而2023年其排名全球第八。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至2023年,東方日升研發(fā)投入占營收比例逐年下降,分別為5.14%、4.57%、2.73%、1.91%;研發(fā)投入總額也從2020年的8.26億元降至2023年的6.75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東方日升研發(fā)投入總額為4.77億元,占營收比例為3.2%。
東方日升對此回應稱,2021年至2023年系公司產能快速拓展期,2021年的研發(fā)投入在后續(xù)逐漸釋放量產效應。
當前,以TOPCon、HJT與XBC技術為代表的光伏電池技術之爭硝煙彌漫。
其中,TOPCon技術憑借高效率和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率先拿到市場主動權;XBC技術近期也呈現(xiàn)規(guī)模化量產趨勢。而HJT技術受制于前期投資成本較高,市場份額相對較低。
東方日升仍然堅定看好HJT技術路線。該公司表示,HJT具有較高的轉換效率優(yōu)勢及未來疊層電池技術的可延展性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HJT在工藝流程、材料使用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有望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記者:程梓欣
文字編輯:王麗穎
版面編輯:畢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