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清潔能源智能裝備龍頭西子潔能(002534)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得益于訂單質量提升、成本費用管控加強、資產減值計提減少、處置參股公司股權等多重利好影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3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4億元,同比增長705.74%,綜合毛利率18.47%,較上年增加3.32個百分點。
此外,公司通過改善銷售合同質量、加強催收管理等措施,實現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68億元,同比增長84.59%;2024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0.87%,較上年增加9.4個百分點。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擬現金分紅總額1.47億元。
報告期內,西子潔能錨定“穩基固本、質效并進”發展主軸,全力以赴謀發展、促轉型、控風險,面對行業周期波動,公司持續鞏固核心業務護城河優勢,提質增效。通過研發投入持續強度提升及數字化精益管理升級,同步加速ESG導向的綠色智造轉型,形成可持續發展新勢能。
新老能源融合發展 轉型清潔能源的制造者
近年來,西子潔能積極響應國家“雙碳”布局,在以傳統燃煤燃氣為基礎能源的鍋爐市場及新舊動能轉換市場機會外,捕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光熱、光伏、液流電池等)、固廢處理、火電靈活性改造、用戶側儲能等清潔能源發電和儲能市場機會,創新行業能源解決方案,并以核心技術的產品帶動解決方案的業務拓展。公司逐步從余熱利用的領導者向清潔能源的制造者轉變,實現新老能源同步發展。
年報顯示,公司清潔環保能源裝備在2024年實現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0.25億元,同比增長33.02%;毛利率23.13%,較上年增加5.1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達到15.93%,較上年增加6.39個百分點。公司深耕零碳鋼廠、零碳電廠、零碳園區等具體場景,為節能降碳提供最有價值的整體解決方案。
具體看,在已經落地的零碳工廠、園區項目中,西子航空零碳工廠以每年減排9912噸二氧化碳而獲得空中客車“全球可持續發展獎”,西子潔能崇賢零碳工廠入選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示范項目計劃,浙江天圣控股集團紹興綠電熔鹽儲能示范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用戶側熔鹽儲能項目,廈門火炬園“多能聯儲”暨零碳工廠項目一期成為公司首個鋰電行業多能聯儲綜合示范項目。
在零碳電廠建設上,公司于2024年完成國能河北龍山600MW亞臨界火電機組“抽氣儲能”儲熱調峰靈活性改造項目建設,該項目不僅驗證了公司自主熔鹽儲能技術的商業應用價值,同時成為國內首個同類改造示范項目,為國內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
在光熱領域,截至年報披露時,公司已經獲得16個項目訂單,其中青海中控德令哈熔鹽塔式、中電建青海共和、魯能海西州、玉門新奧等已完成項目5個,另有金塔中光100MW光熱等10余個在建、中標項目,在執行光熱項目近1.5GW。
海內外市場拓展成果顯著 新增訂單總額近60億元
近年來,受到歐美發達國家老舊鍋爐更新需求增長、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加快及可持續發展要求推動清潔能源裝備需求上升等綜合因素影響,國際需求的快速增長,公司海外布局的進程逐步加快。2024年,公司外銷實現營收6.3億元,營收占比提升至9.79%;外銷毛利率為24.74%,同比上升14.53%,充分彰顯了公司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強大競爭力與良好的市場接受度。
年報顯示,公司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設為主要目標,通過從單一設備出口向“設備+工程+運維”一體化服務的轉變,提供EPC、BOT等解決方案模式,增強解決方案能力與客戶黏性,加速打開國際市場。
報告期內,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領域,公司成功簽署尼日利亞12臺9E燃機余熱鍋爐項目,該項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自備電站訂單,創下了公司海外最大單一訂單紀錄。在發達國家市場,公司實現首個歐標ODM突破,成功簽訂法國Novasteam項目。此外,在新能源市場,公司突破海外新能源業務,簽訂首個海外光伏 EPC——泰國屋頂光伏總包項目。
技術引領成本管控 筑牢雙重競爭優勢
報告期內,西子潔能在傳統能源提效、新能源技術創新應用、新老能源融合領域加強研發投入。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3.92億元,營收占比提升至6.09%,持續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在主要研發項目方面,傳統能源提效領域,公司重點攻克蘭炭尾氣低氮燃燒技術、超高溫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煤炭熱解氣化燃燒分級技術,高參數L型鍋爐技術;并開發雙超帶再熱炭黑尾氣鍋爐,為傳統能源企業清潔化轉型提供了模塊化、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在新能源技術創新應用領域,公司氫能綜合利用技術獲得關鍵成果。2024年,公司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制取綠色甲醇關鍵工藝,并建立適應波動的規模化高效甲醇合成系統,為大規模生產綠色甲醇提供低成本、可復制的技術方案。
在“傳統能源+新能源”復合技術路徑領域,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光熱熔鹽儲能技術研發與工程推廣應用的企業之一,公司重點推進熔鹽儲能技術在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中的商業應用,并同步推進煤氣爐耦合儲熱系統、干熄焦余熱鍋爐整合儲熱技術等跨領域融合方案。報告期內,公司參與的國能河北龍山600MW 亞臨界火電機組“抽汽蓄能”儲熱調峰靈活性改造項目,成功完成了滿容量頂峰試驗。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利用熔鹽大規模儲熱實現機組深度調峰及頂峰的重大科技創新示范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也展示強勁實力。近年來,公司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有序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以精益數字化為核心競爭力的清潔能源裝備“鏈主工廠”,提升公司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能力,降低供應鏈整體成本;并通過打造“1+3+N”的產業鏈生態模式,實現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采購業務全程數字化管理。
報告期內,公司在營收承壓的情況下,實現了綜合毛利率逆勢增加3.32個百分點的良好表現。主要業務板塊中,除解決方案毛利率與上年基本持平外,余熱鍋爐、清潔能源裝備、備件服務、其他業務毛利率分別較2023年增加3.76、5.13、5.8、6.25個百分點。
此外,公司期間費用控制效用明顯。其中,銷售費用同比降低8.94%,管理費用同比降低14.82%,財務費用方面,由于利息支出較少、利息收入增加,產生707.15萬元收益。
展望未來,公司表示,在投資發展上順應能源轉型的全球發展趨勢及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浪潮,未來在穩步提升現有高端裝備制造業務的同時積極穩妥地拓展新的業務和盈利模式,逐步適度向產業鏈縱向延伸,向大環保領域、高端/智能制造領域及新能源領域進行擴張,逐步成為智能化的綜合能源集成服務商。(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