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機器人板塊在資本市場徹底“火”了,成為繼AI之后又一個爆發點。
據Wind統計,全國目前共有115家機器人概念股,2025年1月至3月31日收盤,機器人概念股普漲,共有98家股價實現增長。
其中,廣東機器人概念股表現更為亮眼,股價漲幅排名前三的企業有兩家屬于廣東機器人“七劍客”,分別是越疆和巨輪智能。
作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越疆(2432.HK)區間漲幅排名第一,高達157.59%,總市值達246.76億港元;巨輪智能(002031.SZ)漲74.85%,總市值191.13億元人民幣。
此外,廣東機器人“七劍客”中的優必選(9880.HK)股價今年以來上漲43.04%,總市值347.24億港元;拓斯達(300607.SZ)上漲17.42%,總市值142.76億元人民幣;匯川技術(300124.SZ)上漲16.37%,總市值1836.90億元人民幣。
廣東機器人“七劍客”領漲的背后,是產業端、資本端、政策端三方協同發力的結果。
作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前沿陣地,廣東三大“引擎”齊發力,推動機器人技術不斷突破、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概念到應用,廣東機器人企業以創新為引擎,加速技術成果轉化,頻頻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引發資本市場追捧。
隨著2025年“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的到來,憑借超級應用場景+強大產業生態,廣東有望引領中國機器人產業“闖”出一條康莊大道。
“投資熱”下的技術飛躍
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是“七劍客”股價飆漲最重要動力。
以漲幅最大的越疆為例。3月18日,越疆科技正式發布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DobotAtom,售價19.9萬元起,首次將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價格降至20萬元以下。消息一出就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當日,越疆開盤價為53.95港元/股,收盤漲至68.35港元/股,漲幅高達27.88%,總市值達到276.30億港元。
不僅產品出色,在實際應用上,廣東機器人也“快人一步”,它們已紛紛開始進場“打工”。
近期,奧迪一汽長春基地開始生產純電動車型,就首次引入其唯一人形機器人合作伙伴優必選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S1,執行空調泄漏檢測任務。這是奧迪全球生產體系內首次引入人形機器人。
奧迪項目僅是優必選機器人版圖的一角。在比亞迪深圳工廠,WalkerS1分揀效率提升120%;在領克成都工廠,其與無人叉車組成的智能物流系統,將零部件入庫周期縮短40%,人力成本降低65%。
老大哥匯川技術“跑得”更快。2024年,匯川技術工業機器人產品銷量國內市場份額突破9%,位居全國第三。企業工業機器人在泛3C、光伏、鋰電等行業實現了大批量應用。
降本提質“上崗快”的背后,是“自研自產”已經成為廣東機器人企業的基本操作。
越疆創始人劉培超表示:“企業機器人底層的硬件控制,像控制器、伺服電機、編碼器到軟件的控制系統,再到現在的AI技術,我們全部實現了自主研發?!?/p>
優必選更是全球極少數具備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能力的公司。截至2024年6月底,優必選擁有2450余項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相關專利,其中逾450項為海外專利,發明專利占比近60%,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數量全球第一。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吳豐禮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自2021年起,企業與國創工軟合作,基于歐拉操作系統(openEuler)開發了新一代機器人操作系統平臺,并持續加大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結合方面的研發投入。
機器人企業在前方“搶跑”,廣東就在后方為其“補足彈藥”。眾所周知,機器人產業,尤其是智能機器人,在研發投入上是非?!盁X”的。而廣東恰恰是機器人的“投融資高地”。
據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共發生53起機器人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全國最多。廣東國資更是不遑多讓,多次下場投資。深創投就參與了越疆機器人和樂聚機器人的早期融資,更提供了很多應用場景、宣傳推廣上的支持。東莞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通過多種產品和服務,為拓斯達提供資金支持。截至今年1月末,東莞中行為拓斯達授信余額超4億元,2025年以來已提供資金支持超2.2億元。
與此同時,廣東還積極推動機器人企業上市融資。在二級市場上,廣東陣容堪稱豪華。115家機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中,廣東占了28席,為全國最多。其中既有匯川技術這樣的千億大佬,又有優必選、越疆、奧比中光這樣的百億新銳。
“量產”元年孕育廣東機遇
在經歷了早期的資本追捧之后,未來機器人走勢將如何發展?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龍頭企業的機器人產品逐步落地,資本市場對機器人板塊的投資邏輯將從押注概念向挖掘真實業績轉變,產業鏈上下游的投資機會將更加明朗。
銀河基金基金經理高鵬認為,機器人產業正逐漸轉向真正的業績落地期。機器人板塊或將逐步向產業真實需求驅動轉變。目前行業正處于“去偽存真”的關鍵節點,未來幾個月尤為重要。
開源證券研報也指出,2025-2026年國內外人形機器人在量產方面有望超預期,尋找快速響應需求且能穩定量產的優質供應商,已成為當務之急。
這對廣東機器人產業發展更為有利。廣東省工信廳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超24萬臺(套),同比增長31.2%,連續五年穩居全國第一,占全國市場總量的44%。這其中孕育了大量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作為機器人減速器生產核心企業,巨輪智能研發生產的機器人核心部件高精度RV減速器的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期,巨輪智能最新研發的可適用于人形機器人的XT減速器產品,樣機已經裝配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內部檢測。
拓斯達更是實現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業機器人本體+下游自動化系統集成應用”產品全線覆蓋,布局了包括四軸機器人(SCARA)、六軸機器人等本體,以及控制器、伺服驅動、視覺系統等核心底層技術,公司自主研發的運動控制器還已批量應用于機器人。
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競相開啟量產,商業化落地加速,其對“場景應用”的需求也越發迫切。
“2025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探索期。在此期間,通過場景迭代來優化技術方案至關重要?!备吖C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人形機器人前期應用落地需要大量試驗和訓練,能力提升依賴于場景數據的積累。這一點上,作為全國第一工業大省,廣東是有優勢的。廣東場景的開放性使得數據獲取更加便捷,這將加速技術的迭代和優化。
越疆機器人就已計劃將智能人形機器人DobotAtom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并表示已與國內車廠、電子制造企業及商用服務場景(如咖啡奶茶店)開展合作,預計于今年年中開始試產和批量生產。
優必選也在加速推進商業化,截至目前,WalkerS系列已進入比亞迪、吉利、富士康等龍頭企業生產體系,累計獲得超500臺意向訂單,創下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合作紀錄。
不過,盧瀚宸也坦言,目前人形機器人技術能力還達不到批量化商業應用的預期?!按竽X”控制和“小腦”運控等許多關鍵技術仍在不斷探索和改進中,應用和路徑探索百花齊放,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成熟的技術方案。因此,目前產業發展特別需要耐心資本長期投入以及更多尖端人才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耐心資本”方面,國資也下場助力。3月16日,恒健控股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共同推動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這是由廣東省金融系統和國資系統共同組建的首只廣東省屬AIC股權投資基金,將發揮耐心資本作用,以全生命周期的投貸聯動服務,重點支持廣東省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鏈關鍵核心領域,著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此外,廣東也正加大力度推進機器人創新生態建設。3月10日發布的《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出,要從技術攻關、企業培育、應用場景、產業集聚、重點項目、數據要素、開源生態、人才、投融資、體系建設、交流平臺、監管機制等12個方面“真金白銀”支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
盡管大規模量產仍需時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機器人作為一條潛力無限的黃金賽道,必定會受到眾多投資機構青睞。
近日,國際投行巨頭高盛集團(GoldmanSachs)發布最新人形機器人報告指出,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可能在2025年進入量產階段,預計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到380億美元(基礎情景)/2050億美元(樂觀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