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會上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年)》顯示,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總估值約為15068億美元,占全球獨角獸企業的近30%,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獨角獸企業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具備獨有核心技術、獨特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未上市公司。
《報告》顯示,從分布領域看,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于集成電路與半導體、軟件與信息服務、新能源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消費等12個領域。
從數量來看,新消費與零售、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領域的企業數量也位列前五,分別為66家、61家、54家、54家、43家,合計占比68%。
其中,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以及集成電路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總估值位列前三,分別為4612億美元、2039億美元、1925億美元。從平均估值看,人工智能、電子商務、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獨角獸企業位列前三,分別為75.61億美元、61.85億美元、54.31億美元。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有18家。
從區域上看,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覆蓋57個城市,“北上深杭廣”數量集聚超六成,估值總額占全國七成以上。
其中,北京以115家的數量優勢和5949億美元的估值總額,持續居全國首位。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分別以1851億美元、1651億美元、1192億美元和744億美元的估值總額分列二至五位。
另外,報告顯示,硬科技獨角獸企業融資能力強勁。2024年,中國獨角獸企業融資呈現“低頻、大額”特征,近六成新獲融資企業集中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等領域。美元基金占比從2021年的50%降至2024年的25%,人民幣融資占比升至75%。區域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獨角獸企業融資頻次和融資額度最高。